手机版 手机版398网址 官方微信 398网站官方微信 欢迎来到398口腔 !

398口腔> 行业资讯> 牙槽骨吸收程度如何判断?肉眼可以看出来吗怎么科学补救?

牙槽骨吸收程度如何判断?肉眼可以看出来吗怎么科学补救?

发表于 2025-03-24 10:50:25
阅读量:

牙齿松动、牙龈萎缩、牙缝变大……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,可能隐藏着一个重要问题——牙槽骨吸收。作为支撑牙齿的“地基”,牙槽骨一旦流失,轻则导致牙齿移位,重则引发牙齿脱落。然而,许多人直到牙齿松动才意识有问题。本文将系统讲解牙槽骨吸收的判断方法、肉眼能否识别,以及不同阶段的补救措施,帮助牙友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
牙槽骨吸收

一、牙槽骨吸收的“隐形杀手”是谁?

牙槽骨吸收并非单一因素导致,常见的诱因包括:

牙周炎

(主因):细菌感染引发牙龈炎症,逐渐破坏牙周韧带和牙槽骨;

长期缺牙:缺牙区失去咬合刺激,骨组织因“废用”逐渐萎缩;

不良修复体:不合适的假牙或牙冠长期压迫牙龈,加速骨质流失;

全身性疾病:糖尿病、骨质疏松症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;

吸烟/不良习惯:吸烟抑制牙龈血循环,咬硬物、磨牙等增加牙槽骨负担。

牙周炎

二、如何判断牙槽骨吸收程度?肉眼能看出吗?

1. 肉眼可见的“预警信号”

牙槽骨吸收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,但随着程度加重,会出现以下表现:

牙龈萎缩: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,牙根暴露(牙齿“变长”);

牙齿松动:牙齿前后晃动或左右移位,咀嚼无力;

牙缝增大:相邻牙齿间出现缝隙,尤其是下前牙区;

食物嵌塞:进食后频繁塞牙,牙龈反复红肿。

注意:肉眼观察只能提示风险,无法判断吸收程度,需结合检查!

2. 诊断方法

牙槽骨吸收程度需通过临床检查与影像学评估结合判断:

(1)临床检查

牙周探诊:使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,深度≥4mm提示可能存在骨吸收;

牙齿松动度测试:医师用器械轻摇牙齿,分为Ⅰ度(轻微)、Ⅱ度(明显)、Ⅲ度(垂直方向松动)。

(2)影像学检查

根尖片(X光片):初步观察牙槽骨高度,吸收超过牙根长度的1/3即为异常;

全景片(曲面断层片):评估全口骨量分布,发现多区域吸收;

CBCT(锥形束CT):三维成像测量骨高度、厚度及密度,吸收程度分级:

轻度吸收:骨高度丧失≤牙根长度的1/3;

中度吸收:骨高度丧失1/3~2/3;

重度吸收:骨高度丧失>2/3,甚至完全吸收。

如何判断牙槽骨吸收程度

三、牙槽骨吸收的补救措施:分阶段处理

1. 早期(轻度吸收)——控制炎症,阻止恶化

基础治疗:

龈上洁治+龈下刮治:清除牙结石和菌斑,减少细菌刺激;

牙周袋内用药:局部注入缓释抗菌药物(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),抑制感染。

日常维护:

使用软毛牙刷+巴氏刷牙法,避免横向用力刷;

配合牙缝刷/冲牙器清洁牙缝;

戒烟、控制血糖(糖尿病患者)。

2. 中度吸收——修复骨缺损,改善部分功能

微创手术干预:

引导性组织再生术(GTR):在骨缺损处放置生物膜,阻挡牙龈上皮侵入,促进牙槽骨再生;

骨粉填充术:植入人工骨粉(如羟基磷灰石)或自体骨,增加骨量厚度。

咬合调整:调磨过高牙尖,制作咬合板分散咬合力,减轻骨负担。

3. 重度吸收——功能性重建,防止牙齿脱落

骨增量手术:

上颌窦提升术: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,抬高窦膜并植入骨粉;

自体骨移植:从下颌骨或髂骨取骨块移植到缺损区。

牙齿固定/修复:

松牙固定术:用纤维带或粘接剂将松动牙与邻牙固定,延缓脱落;

活动义齿/种植牙:骨吸收重无法保留牙齿时,选择义齿修复;若骨量允许,可先植骨后种植。

牙槽骨吸收是一个渐进且不可逆的过程,但通过早期发现与科学干预,完全可以控制其发展速度,甚至部分改善骨量。

牙槽骨吸收

关键在于打破“痛了才治”的错误观念,将口腔检查纳入日常健康管理。若已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龈萎缩,务必及时到正规机构评估,根据骨吸收程度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。记住——保护牙槽骨,就是保护牙齿的“生命根基”。

编辑:安琪拉

行业资讯更多>

牙友点评
我要点评
已输入 0 字,还需要输入 20